儿童情商培训靠谱吗?
靠谱。
靠谱体现在四个方面:
- 科学理论
- 科学证据
- 课程体系
- 行业规范
本文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。
情商是什么?
大众口中的情商在心理学里称为社会-情绪智力,英文是 social-emotional intelligence,它包括五个方面(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, Social, and Emotional Learning, 2003):
- 了解自己:了解自己的想法,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同时又充满信心;
- 管理自己:能够控制冲动,行为得体,能坚持心中的目标;
- 了解别人:能从他人视角看问题,理解他人感受;
- 社交能力: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,建立良好关系;
- 合理决策:在了解社会规范和周围环境基础的上,做出合理的决策。
可以发现,这些能力其实我们并不陌生,也非常重要,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互动,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。
情商怎么培养?——行业规范
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情况。
美国有一个很厉害的公益组织,专门推广情商教育,叫「学业、社会、情绪学习协会」,英文是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, Social, and Emotional Learning,简称 CASEL:
为什么说它厉害?因为这个组织制定了一套非常严格的评价情商培训课程的标准,能影响市场,影响政策的制定。我建议大家去搜一下它们的网站,信息量非常丰富,可以帮助大家对比和筛选国内的培训机构。
我这里简单说一下它们制定的标准。标准包括两方面,分别涉及:
课程的设计:比如覆盖多少年级,是否有从一个年级到另一个年级的循序渐进的设计,是否涵盖情商的核心能力,教学方法好不好,课堂氛围如何,等等。
课程的科学证据:比如样本的特点,实验的设计类型,课程有没有效果,等等。
我截个图给大家感受一下。下图是某个机构的课程在课程设计方面的情况:
下图是某个机构的课程在科学证据方面的情况:
要符合 CASEL 的标准非常不容易,不光课程设计上要花心思,还得专门去做研究来证明自己的效果。
CASEL 也筛选了一些达到标准的美国机构,还是建议大家去查查它们网站,有一些内容是公开的。
国内暂时没有类似 CASEL 的机构,整个教育市场也更加鱼龙混杂。客观地讲,有科研证据是非常高的标准,并不是所有优秀的机构都有能力去做研究来为自己背书(关于这个话题可以见另一篇文章)。但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擦亮双眼,当遇到课程本身乏善可陈,又拼命标榜自己的机构时,能够识别并护住自己的钱包。
情商怎么培养?——课程体系
我这里以被 CASEL 筛选出的一家组织的课程为例,说说情商的课程体系,也就是说它到底上些什么课。
这个组织叫 Committee for Children,他们的课程称为 second step。课程跨度非常大,从学龄前到中学,每个年龄段的内容都不一样。
比如一年级的课包括四个单元,内容涉及:
- 学习技能:包括如何倾听,如何集中注意力,怎么跟随老师的指令等;
- 共情:包括如何识别感受,如何表达关心等;
- 情绪管理:包括识别自己的感情,冷静的技巧等;
- 问题解决:包括如何邀请别人玩,怎么公平地玩等。
到了中学阶段,四个单元的内容就更加成熟,包括如何建立成长心态,如何处理友谊,如何面对挫折,如何解决冲突。
教学形式包括老师引导、视频、故事、游戏、戏剧等手段。比如在低龄段的某个单元里,老师会用玩偶表演一位男孩和女孩的对话,女孩遇到了困难,但害怕求助,男孩和她对话,引导出应该怎么做。表演完后会有讨论和练习的活动。
他们的课程有丰富的课程包。下图是学龄前课程包中的教具:
情商培训有效吗?
情商培训效果方面的研究非常多。2017 年的时候,CASEL 和合作的研究者们发表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(Taylor, Oberle, Durlak, & Weissberg, 2017)。这篇论文总结了 82 个培训项目,涉及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共计 97000 个学生,考查了培训之后半年到 18 年之后的培训效果。结果发现培训后的学生:
- 培训过后三年半,学业成绩比没有培训的学生高了 13%;
- 对自己的态度更积极,对他人以及对学校的态度也更积极;
- 更少有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。
总的来说,情商教育会积极地影响学生的社会技能、学业、生活质量。
参考文献
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, Social, and Emotional Learning. (2003). Safe and Sound: An Educational Leader’s Guide to Evidence-Based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(SEL) Programs.
Taylor, R. D., Oberle, E., Durlak, J. A., & Weissberg, R. P. (2017). Promoting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Through School-Based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terventions: A Meta-Analysis of Follow-Up Effects. Child Development, 88(4), 1156–1171. http://doi.org/10.1111/cdev.12864